蓝鲨的体型在众多热带鱼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它能长到多大?据研究,养在家中的蓝鲨通常不会超过30厘米,这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不过,在野外,它们可以达到50厘米甚至更长。
蓝鲨,又名斧子鲨或虎头鲨,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夜行性杂食鱼类。它们原产于菲律宾和新加坡,以其快速生长和较大的胃口而闻名。在适宜的条件下,比如光线较暗的时间段,10公分左右的小蓝鲨就能够吃红线虫、鱼肉和颗粒饲料。
从体色来看,蓝鲨有两种主要颜色:深蓝色的“标准”版,以及带有红色的“变异”版。这两种颜色都拥有相似的身体特征,比如身形较长、前侧宽肥、后侧细长,以及无鳞皮质头部环形吻尖锐。背鳍后的脂鳍以及深分岔的尾鳍都是它们独有的特征。此外,它们喜欢群居生活,常见于水质中下层区域,对人群充满活力。
这些鱼类具有特殊的吸气小室,可以帮助它们消化CO2,有利于生存。但是,他们对超低温却非常敏感。如果水温降低到14-18摄氏度时,它们会减慢活动,而如果温度降至12-13摄氏度,就可能发生心脏停止跳动乃至死亡。
作为杂食性的动物,他们可以吃各种烂掉的动物残骸以及绿植碎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提供由鱼粉、豆饼等组成混合精饲料,并且添加各种边角食品作为补充。
虽然他们对氧气耐受性强,但对超低温则不那么坚韧。当其他淡水鱼因为缺氧而浮起时,这些淡水鲨仍然能够正常地进食、休息和活动。但当温度降至18摄氏度以下时,它们就会变得缓慢;如果温度进一步降至12摄氏度以下,那么它们可能会因心脏问题而死去。
为了让这些美丽生物健康成长,最好的生态条件包括20-34摄氏度之间的温度范围,特别是在26-32摄氏度期间进行最佳发育。而对于幼年阶段(3cm—4cm)的个体来说,只需四个月时间便可达到0.6千克重量,即可开始繁殖过程,当经过三到四年的喂养周期后,每只雌性捕获到的雄性,便能达到了3千克以上,为繁殖做好准备。繁殖期通常安排在每年的4月到9月,这是一次性的卵巢释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