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医疗市场的扩张与挑战:医生、主人与资本之间的较量
在中国,养宠人数持续增长,而宠物医疗行业也随之壮大。然而,这一行业面临着看病贵、过度医疗和市场混乱等问题。《中国新闻周刊》探讨了这一领域,并深入了解了医生、主人的观点以及资本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从2013年至今,国内养宠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养宠人数已超6200万人。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报告》,中国犬猫数量已达到1.1亿只。2019年以来,宠物医疗成为仅次于宠物食品的第二大细分市场。
对于这些问题,一位经验丰富的兽医詹哲育表示:“制约国内宠物医疗发展最大问题是法规。一方面,一些法规太过严格,比如关于药品规定,使得药品可及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没有明确规则,使得医生无法遵守。”
为了帮助主人的科普一些常识,以避免就医“雷区”,罗可亮在社交媒体上运营了一个账号。他收到不少反馈,比如猫在抽血过程中,由于紧张可能会肝脏指标升高,有医生给猫开1500元护肝药。他还透露,有些医院,从主人进门开始,就观察其穿着、对动物是否特别在意等作为判断依据。
消费者面临的问题包括价格不透明(66.4%)、专业资质参差不齐(51.4%)和资质不透明(29.6%)。以北京市犬猫绝育术为例,在生活类平台搜索,可以发现定价从198元到3219元均有,无标准。此外,一些医院由于激励机制、培养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也存在过度检查的情况。
多位专家指出,在行业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背景下,因为激励机制和培养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一些医生的确有过度检查动机。而且,与人类医学中的问题相似,如看病贵和市场混乱,也开始出现于宠物医学领域。
郭森是一名技术部门专家,他负责处理院内或者其他医院处理不了的疑难病例。他观察到,一些业绩导向的医生往往会把检查单子开得很全,但自己能诊治疾病比较有限,“用行话来说,就是这个病例已经被‘宰过’了”。
新瑞鹏集团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连锁动物医院,其市占率前二品牌为新瑞鹏和瑞派。在上海知名的一家动物医院工作的一位兽医学士认为,大多数上海动物医院都强调业绩考核,每个月底甚至会将每个醫生的業績排名,将業績與收入直接掛鉤。这导致了一种刺激提高单价的手段,即便这意味着进行更多无必要的手术或检查。
总之,对于如何平衡经济利益与患者健康安全,以及如何应对来自资本投资带来的变化,是当前该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