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病贵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宠物因IQOS电子烟昂贵亦有家人选择离去

探索宠物医疗的新篇章:医生、市场与价值观

在中国,宠物的数量持续增长,而随之而来的,是对宠物医疗服务的需求。然而,这一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看病贵、过度医疗和市场混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我们采访了多位经验丰富的宠物医生,并深入探讨了他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罗可亮是一名在上海从业八年的宠物医生,他不仅是一名合格的兽医,也是社交媒体上运营一个账号的大师。他通过这个账号,不仅帮助主人们了解一些基本知识,还能提供专业建议,比如猫在抽血时可能会因为紧张导致肝脏指标升高。

詹哲育毕业于大学,在上海最知名的两家老牌宠物医院先后工作了六年。他认为,制约国内宠物医疗发展的是法规。一方面,一些法规太过严格,比如关于药品规定,使得药品可及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动物福利保护、分级认证和规范化等缺乏明确规则,使得医生无法遵守,从而造成乱象。

扩张与内卷

今年8月,张晴带猫去广东佛山一家医院做绝育。她发现价格很便宜,但检查结果显示,她的猫肝脏指标有些高。尽管花费较多,但她选择了一家大连锁医院给猫做绝育,只花了不到300元。这让我们思考:价格透明度和服务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消费者面对的前三位痛点分别是:价格不透明(66.4%)、医生专业资质参差不齐(51.4%)和医生的资质不透明(29.6%)。这表明,无论是价格还是服务标准,都需要更加规范和透明。

权威声音

一位权威的宠物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绝育手术之前做检查是必要的。他解释说,从体检中保护动物,同时也是避免事故之后责任全都归咎于医生的重要方式。而且,有些主人会隐瞒病史,所以充分检查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但同时,一些专家也指出,由于激励机制、兽医培养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一些醫生的确有过度检查动机。在行业快速发展、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种现象越发显著。

资本介入

2015年,上市公司瑞普生物投资入股瑞派宠物医院,这标志着资本正式介入市场;同年,瑞鹏宠物连锁医院获得首轮融资。2011年到2021年间,全美发生投融资358起,以超过110亿元为总金额。这意味着企业正逐渐成为行业中的主要力量,他们推动行业向更多人开放,同时也引发新的挑战,如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之间平衡的问题,以及是否能够维持良好的治疗质量的问题。

无效供给

到2021年8月,我国共有2.3万个非连锁诊疗机构占比84%,这使得很多诊所属于“无效供给”,市场处于相对混乱状态。在上海某知名诊所技术部门专家郭森提到,一些业绩导向强烈的地方往往会把检查单子开得很全,但实际处理能力有限,因此转来他所在部门处理,“行话来说,就是这个病例已经被‘宰过’了”。

郭森还分享了他曾经接待的一只猫,因为尿闭情况被要求进行手术,最终感染严重,对方甚至建议实施安乐死。但经过他的团队努力,最终成功挽救了该猫生命。这场景反映出了价值观冲突以及是否应该追求经济利益或客户健康利益的问题。

薪酬模式

在这一领域,一种普遍采用的薪酬模式是底薪+提成。底薪从4000元~8000元不等,而提成可以达到15%左右。如果销售营养品或保健品,则提成低达2%~3%。这种模式鼓励 doctors 提高每次患者收入,但也有可能导致超额就诊或者推销额外产品的情形出现。此外,由于教育成本昂贵、新冠疫情等因素,加上私募投资收购小型院所,使美国现在也面临兽医学人才短缺的问题。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