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宠物医疗领域的乱象与挑战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彭丹妮
发于2022.11.28总第107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从业八年的宠物医生罗可亮曾经深切体会到,许多客户带着心爱的宠物来看病时,紧张和担忧写在他们脸上。为了帮助主人更好地理解宠物医疗知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和过度治疗,罗可亮创建了一个社交媒体账号进行科普工作。他收到了不少反馈,比如猫咪在抽血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紧张导致肝脏指标升高,有些医院甚至会根据主人穿戴、对宠物关注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是否给予治疗。
随着国内养宠人数持续增长,从2013年至今达到6200万人以上,而截至2021年底,中国犬猫数量超过1.1亿只。伴随这一趋势,宠物医疗市场也迅速扩大成为仅次于食品行业的第二大细分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如看病贵、过度治疗、市场混乱等。
一位经验丰富的兽医詹哲育认为制约国内宠物医疗发展最大问题是法规。一方面,由于药品规定影响了药品可及性;另一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动物福利保护、兽医分级认证以及规范化管理,使得医生难以遵守,从而造成了一系列“乱象”。
面对这些挑战,一位名叫张晴的女士在广东佛山的一家医院为她的猫做绝育,但最终花费了600多元,并被告知需要换新粮食半个月后再检查。她意识到,这样的成本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
艾瑞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消费者面临的问题中,最大的三大痛点分别是价格不透明(66.4%)、医生专业资质参差不齐(51.4%)和医生资质不透明(29.6%)。即便如此,对于一些关键手术,如北京市犬猫绝育术,其定价范围巨大,从198元到3219元都有,这种情况下患者很难做出合理选择。
然而,一位权威兽医指出,对于绝育手术之前必须进行检查,因为没有检查就无法完全了解动物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隐瞒病史的情况存在,因此充分检查既是为了保护动物,也是为了避免责任归咎错误的人员。而且,与人类疾病相似,大型犬或小型犬患有的先天性疾病也是常见现象,比如肥厚性心脏病,如果未检测则无法预防。
除了这些建议之外,一些专家提出了激励机制与培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兽医过度检查的情形。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一些医院为了提高收入就会要求更多无关紧要的手续费,而这正是在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一个共同问题。
自1993年以来,由刘朗创立并运营的大连锁医院成为了国内知名品牌之一,而自2015年起,上市公司瑞普生物开始投资进入市场。这段时间里共发生了358起投融资事件,其中总披露金额超过110亿元。现在市占率前二的品牌分别为新瑞鹏和瑞派,他们通过不断扩张壮大的方式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
然而,不同城市间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即使纽约拥有比上海更多的宠物数量,但上海却拥有更多的诊所,这使得有些诊所处于“无效供给”的状态,加剧了价格混乱的问题。一些专家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地方化服务体系,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的需求,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以吸引顾客选择合适而非低廉服务机构。
最后,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有私募投资公司购买大量的小型诊所并推行绩效导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提供较高薪酬但同时设定严格标准和销售额目标,让一些独立诊所感到压力巨大。此类模式已被批评为可能削弱个人价值观念,并可能导致医学伦理道德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