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宠物医疗领域的乱象与挑战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彭丹妮
发于2022.11.28总第107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一位经验丰富的宠物医生罗可亮深感忧虑,他说:“我厌倦了客户每次带宠物看病时,战战兢兢问价的行为。”为了帮助主人避免“雷区”,他运营着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分享医疗常识。
国内养宠人数持续增长,从2013年至今,数量已超6200万人。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犬猫数量达到了1.1亿只。然而,与此同时,看病贵、过度医疗和市场混乱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一位知名宠物医院技术部门专家郭森指出,一些业绩导向的医生会开得很全,但自己能诊治疾病有限。他曾接诊一只被建议实施安乐死的猫,只因一次尿闭情况,被误认为需要强行手术。
罗可亮离开连锁医院后创办自己的诊所,对比之下,他发现一些医院就从门口开始观察主人的穿着和对待动物的情绪,以此作为判断依据。他批评这种做法是基于价值观冲突,因为他认为应该以动物健康为重,而不是盲目追求业绩和收入。
在这个行业中,一种普遍的薪酬模式是底薪+提成。底薪从4000元到8000元不等,有些教授级别甚至能达到1万多;提成方面,如果是手术收入,可以获得8%~15%,售卖营养品或保健品则为2%~3%。
资本掀起扩张潮之后,这个行业面临着绩效导向新工作文化。在美国,《DAME》独立媒体报道称,由于兽医教育成本高昂、新冠疫情等原因,现在也面临兽医匮乏问题。而私募投资公司近几年不断收购小型宠物医院,使得这些医院提供更高薪水但规定了医生每小时要看规定数量病人并推销额外服务,如特殊食品和补品。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激励机制、培养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医生的确存在过度检查动机。此外,虽然国内有许多知名品牌如爱康动物医院、京西动物医院、芭比堂动物医院等,但市占率前二的品牌新瑞鹏和瑞派仍然占据市场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