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园能容纳宠物犬吗一图见证折中方案走红 png图片

在上海,城市公园和绿地是否允许带宠物游玩,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也给公园管理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禁止入场显得有些冷漠,不尊重多样化市民的需求,而如果放开限制,可能会出现狗狗之间的冲突、人与狗之间的摩擦,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目前,一种流行的“折中”方案是在公园内为宠物设立专门区域,即宠物乐园。这一策略已被纳入上海城市更新中,以实现更友好的宠物环境。特别是在老城区的一些公园里,这种改造尤为受欢迎。

和平公园近期进行了22个月的大规模翻新工程,并于去年秋天重新对外开放。一项重要变动是拆除围墙,让水体、绿植和景观建筑成为界限,使得公园与周边生活街区融合,市民可以随时自由进入。

在这次翻新中,还新增了宠物乐园,它分为大型犬和中小型犬两个区域,并且通过隔栏将其与周围环境隔离。然而,在2月2日的一次实地考察中,可以看到有人携带猫咪或其他小动物进入适当区域,而大型犬区域则空无一人。这可能是由于老城区居民更倾向于养护中小型犬,以及公共空间有限导致的问题。

尽管如此,大型犬所需活动空间较少,而且他们需要更大的活动范围,比如边牧或哈士奇等工作犬种。此外,由于硬质铺装可降低损坏程度,因此这种设计也是出于维护成本考虑。

然而,对于一些未能理解这种安排的人来说,他们认为这样做并不够文明,因为它无法完全消除潜在冲突。此外,有些市民抱怨说没有遛狗的人也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

未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层面,都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就像东岸集团浦江事务部副主任鲍伶俐所述,一些爱好者喜欢刨地,将植物破坏掉,这需要额外投入维修费用。而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地区财政紧张,不太可能承担这些费用。

此外,对待宠物友好的态度并非所有居民都认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正确教育人们如何处理自己的宠物,那么即使有共识,也难以得到实施。而只有达到一个共识,然后形成一种默契或者协议,从而共同维持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这背后的逻辑与社区建设非常相似——通过提高环境质量来提升行为标准,只要能够保持干净整洁,就能促进良好行为产生连锁反应,从而提升整体素质水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