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学校的课间操场上,一群学生兴奋地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着户外活动。突然,一个孩子不小心踢到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它高高地插在地面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根竹竿原来是老师准备的一个特殊工具——“棒棒”!
这个“棒棒”被用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比如说,当讲解三角形时,老师会让孩子们坐在这根“棒棒”上写作业,这样他们就能直观感受到三角形底边和两条旁边之间的距离。
一位名叫李明的小男孩,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他坐在了老师的“棒棒”上,用笔在纸张上认真勾勒出一个又一个三角形。他的同学们都围过来看,他告诉他们:“你看,每次我把笔从顶点开始画,一直向下,画到‘棒棒’的地方,然后再向右或者左画,再回到‘棒棒’这里,这样就可以画出不同的三角形。”
李明的话让其他同学也产生了兴趣,他们纷纷试着坐下来,用纸和笔模仿着李明。很快,就有几个同学发现自己画出的不是完整的三角形,而是扁平或尖锐的图案。他们疑惑地问李明怎么办?他微笑着回答:“不要担心,只要记住每一次绘制的时候,都要确保你的线条与‘ rods'保持一定距离,你就会慢慢习惯了。”
经过一番尝试和练习,不久之后,他们都能准确无误地绘制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这件事情也成为了那天课堂上的一个小趣事,让大家更加珍视学习中的乐趣,并且学会了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些独特,但却非常有效。在座椅、桌子等日常物品中寻找学习灵感,是很多教师所采用的策略之一。而对于那些还没有体验过这种方式的小朋友来说,“坐在老师的板凳上写作业”的经历,无疑是一次难忘又宝贵的情愫留存。